为什么生茶放得再久,也不会变成熟茶?
2023-09-252024新年祝福
2024-01-18楼外楼菜馆最早的店主是洪瑞堂,是晚清的落第秀才。他从鱼米之乡的绍兴鉴湖迁到杭州西湖边,以划船捕鱼谋生。清道光二十八年(1848),他在孤山广化寺旁开了爿饮食小店,捕得西湖中的鱼虾,烹调小菜,给游览西湖的客人提供用餐方便。
那楼外楼为什么叫楼外楼呢?因菜馆位临西湖,洪瑞堂从南宋诗人林升《题临安邸》”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;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诗中得到启发,将自己的小店命名为”楼外楼”。关于楼外楼名称由来,还有一说,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的俞楼前侧,店主洪瑞堂就到俞楼请曲园公命名。俞曲园说:“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,那就借用南宋‘山外青山楼外楼’的诗句,叫做‘楼外楼’吧!”
店名取好后,要书写金字招牌也颇有传奇色彩。店主请不少书法家写过招牌,虽书法甚佳,而章法却都有欠缺之处。当时杭州的青年书法爱好者张坚,在西泠印社丁辅之的推荐下,书写了楼外楼店招。他巧妙地将前后两个“楼”字,笔法间架各不相同,中间的“外”字直下一笔微外挑,使其与两边的“楼”字交相呼应。这一新挂的楼外楼招牌,使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看后猛觉一新。他认为“楼外楼”三字,不单书法俊秀挺拔,流畅如是,而且章法安排亦极为得体,恰到好处。1980年楼外楼新楼落成后,原有字体的金字招牌一致沿用至今。
1926年,已颇有财力的洪氏传人洪顺森对楼外楼作了翻造扩建,将一楼一底两层楼改建成有屋顶平台的“三层洋楼”,内装电扇、电话,成为当时杭州颇有现代气息的酒家。
为了使楼外楼能更好地接待中外宾客,1958年将三层洋楼与广化寺一起拆除,楼外楼从俞楼旁迁入西泠印社之东原太和园菜馆,成为一家三开间门面,三层楼建筑,面积为990平方米,系砖木结构的临接西湖的菜馆。
随着杭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,楼外楼不足10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已显得狭窄陈旧,扩建楼外楼菜馆摆上了议事日程。1973年9月16日,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来杭访问,听说菜馆准备扩建,特意关照说:“楼外楼菜馆要改建,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环境,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,要搞民族形式,要中西结合,要好好设计。”1978年第四季度,楼外楼正式停业拆房,投入建设。1980年7月17日,楼外楼饭店落成并正式复业。扩建后的楼外楼,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,建筑面积3841平方米,比旧楼扩大4倍。在上下两层主楼内设6个餐厅,可同时接待1000多位顾客就餐,属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饭店之一。
1988年5月,楼外楼购入环碧号游船,开设水上餐厅。2007年9月,投资600万元的“楼外楼”号水上餐厅于中秋节正式运行。
2006年12月,国家商务部认定首批“中华老字号”名单,杭州楼外楼实业有限公司的“楼外楼”为中华老字号企业。
杭州楼外楼怎么样呢?值得去吗?素以“佳肴与美景共餐”而驰名的杭州楼外楼,曾经接待过很多名人。新中国成立前,俞曲园、吴昌硕、孙中山、宋庆龄、鲁迅、竺可桢、马寅初、马一浮等名人都曾多次光临。新中国成立后,周恩来、陈毅、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文化名人丰子恺、潘天寿、吴湖帆、盖叫天、江寒汀、赵朴初、唐云等也多次临楼品尝名菜佳肴、题诗作画。
没来过杭州楼外楼的游客,部分会因为楼外楼的名气而望而却步,脑海里往往会想到以下几个问题,“杭州楼外楼属于高档餐厅吗?”“杭州楼外楼吃一顿多少钱”等,也有部分游客想到楼外楼享用美味佳肴,但一搜地图,会跳出很多楼外楼,于是不知道去哪个了,会冒出这些疑问,“杭州市区有几个楼外楼?”“楼外楼总店是哪个店?”“西湖边楼外楼是哪家”等。
其实,从楼外楼的菜谱价格可以看出,楼外楼定位属于中高档饭店,一个人可以一百元左右吃一顿,也可以有更高的消费,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。我们常常提到的,大家想去享用美味佳肴的杭州楼外楼,座落在秀丽的西子湖畔、孤山脚下,杭州西湖区孤山路30号。